关于心态 评价 表现
关于评价
其实很早之前,就听别人说,高考是人生中相对比较公平的平台了。
做比赛的,几个月的心血凝聚成评审的10分钟,你是牛是马全凭人家的一句话。
搞研究的不也一样,写了一万年的刊,退回改了又改
就算是送外卖也要别人帮忙点点好评嘞
似乎我们都需要别人的评价,活在别人的评价之下
哎这小伙长得真帅吧
我趣真虾头
玩原神的是这样的
派克真得K头吧
我们似乎无时不刻不在被评价,同时也在评价他人
再极端点,量化你的表现,通过量化分数给你们排个号呢
自上学开始,按成绩挨个排号,教室座位都有三六九等之分
甚至玩个游戏,系统都会按你对局表现给你评个小分
到了结婚也要看看你的收入存款,父母职业都要被量化成分进行排名评价
但是数据是冰冷的,没有一丝情感。
分数你可以作弊,可以通过吸血队友,或者是全力依父。
只通过分数来评价这是很不客观的一件事情
分数低,排名靠后,只能说明你没有重视这个事情,或者是你性格,行事方式,使得你不适合从事这种事情
毕竟你不能要求一个瘦子猛猛搬砖吧
同时数据是直观的,这是评价事物最方便,最简单,最节省精力的方式。
毕竟世界上吊人这么多,谁知道你是牛是马,大就是好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像你一样知道你的缺点,知道你为什么犯错,理解你的错误(如果有的话就娶了吧hhh)
哎好钩 这钩真准吧
你怎么又e上去了,派克不能e起手啊
好晕,好开
没有人会帮你手把手复盘,总结错误,帮你成长
你只能去尽可能的总结错误,听取他人的意见,改变自己,从而得到他人尽可能高的评价
如果是在一些很特殊的评价场景的话,比如考试,面试
你可能只会有一次机会,你连复盘改错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在这种时候,我们只能尽可能的未雨绸缪,做到万无一失
评价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只能去顺从,去适应这种机制
关于心态
如上已经提到了及其特殊的评价场景,这种场景往往出现在你的沉没成本较高,且评价周期较长,评价影响较大时。
比如高考,考研,考公这种大型考试当中。
由于不可避免的不可抗力事件发生(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评价结果可能不会尽人意
这时候玉玉是很正常的,事情已经发生,俗话说,该认命认命,有些东西该放就放
但是你更得想好你的下一步要去做什么
是总结错误再试一次,还是直接换地方
如上已经提到,排名靠后只能说明你不擅长或者是没有用心
查缺补漏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不管是评价前还是评价后
前可以叫做未雨绸缪,后就叫给予反馈,总结修正了
关于表现
前面的世界,以后再来探索吧XD
关于误会
在与人交互的过程中,必然存在输出与输入信息之间的误差,这种误差通常被称之为误会,比较遗憾的是我们在这个交互过程中很难避免这种误差,这种错误信息的产生不仅仅只是通过对话的形式产生,包括你的言行举止,你的神态,你的情绪表现。所有一切可能输出信息的行为均可产生误差。比如我很生气,所以我会一直喝水。但是喝水这个行为并不能有效的传达出我在生气的事实。
当然这是从输出的角度来说,如果是输入的话,就关系到个人的认知感觉能力了,即误解不仅来自信息的发送者,也与接收者的背景、知识、经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他会将你的动作解读为什么,如果你的情绪比较低落他会不会察觉到并且针对你的情绪做出合理的行为反应。比如我很生气,在一直喝水,但是你察觉到我举杯放杯的动作比较急躁,由此可以推断出我情绪很不好。但是更多的人是得不到这层信息的,可能只是认为我很口渴,或者是生病感冒需要喝水。
如何输出信息与输入信息的处理均可导致信息的偏差从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不理解。也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我们不可能在同一个视角下合理的对待看待问题,这是必然的。为了消除这种误会我们应尽可能的进行沟通交流,补全双方的信息,避免这种误差出现的可能性。而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情绪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情绪也可以传达信息,而且会放大信息处理的误差,所以应更好的对待处理个人情绪,避免误差的进一步放大。
不管是玩游戏还是生活,都避免不了这种信息传递的误差,对于关系较近的朋友,家人,我们更多的是给予包容,尽可能的减少摩擦,亲密关系往往需要更多的包容和耐心,而对于普通社交对象,比如游戏的路人,合理界定沟通的边界,有时反而更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消耗。